<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思新闻 > 正文
国思新闻

恭祝张老师班李博雯取得满分作文的好成绩!

时间:2017-07-25 08:49:27来源:发布:国思访问:

  “靠近”是一种尝试,是一种行为,靠近某一处名胜,能够获得美的享受,靠近了,才能品出其中的真谛;靠近了,才能读出背后蕴含的深情。

  张老师暑假一期班初二学员李博雯,以其自身的感受,描写出对莫高窟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她的沉稳,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同龄人难以企及的深度,可谓是真正“靠近”了敦煌的灵魂。恭喜她获得满分作文的佳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吧!

  作品原文:

  靠近

  李博雯

  靠近,让我体会绘画艺术的至高境界,如痴如醉,靠近,让我感受信仰至上的宗教之美,玄秘高妙。靠近,让我理解险恶的环境下挣扎坚韧之美,浴火重生。

  敦煌是西域的入口,把守着丝绸之路,当黄沙卷盖过天空。光束穿过混沌沙尘折射出庄严的金黄。眼前浮现出张骞出使的驼队。驼铃叮当响,此时我也随着它们的脚步,探寻苦旱大漠下,佛教文明的辉煌。

  靠近,我体味莫高窟的艺术之美,踏入第一步,一个个飞天好似真正从天上降临,栩栩如生扑到我眼前。或神色舒展或眉间带笑,形态各异,手臂纤细腰身苗条,一看便知是宋代所绘,色彩艳丽。身材丰满,那一定是唐代的佳人,手中的飘带翩翩若仙,寥寥几笔,将纱衣柔软的质感,刻画得极佳。这线条的运用,真是一个难达的高度。在这些绝美的壁画的围簇下,菩萨造像坐在莲花座上,真如天神下界。连手臂的细纹都极其细致。旁边是一尊弥勒佛。低眉慈目。大张的笑嘴亦刻画得令人敬畏,斑驳的木泥上残存的是后人涂抹的金粉。不难见当年辉煌,最妙的,佛像眼珠为玻璃珠镶嵌。自有股灵动的神韵,这等高超智慧,现代人犹难及,难想千年前,古人能够做到。

  靠近,我领略莫高窟宗教之美。自南北朝以来。佛教经西域传至中原。隋唐就是一个鼎盛,一代代工匠带着人们对佛法的虔诚与信仰,在莫高窟:开洞,作画,造像。忍不住去抚上那苍老的壁。倘若推开了时空的门,同样是这方土地,画工专注的眼神,对每一笔倾注的情,他们耗费几十年甚至毕生的心血投入进莫高窟。靠退几步,宏观,满是岁月侵蚀的痕迹,却依旧令人震撼,可想千年以前。这里金碧辉煌的景象。令人欲扣头膜拜,靠近,我被他们的奉献与信仰深深震撼,那也是对信仰最纯粹的追求。

  靠近体会莫高窟挣扎之美,历史上,四次灭佛,每次,敦煌都因地理偏僻,成为佛教徒的避难所。保佑了佛学经卷和佛家。且不说南北极度恶劣的天气,雨少风大,沙粒像锋利侵蚀着原来的建筑,也许经历了种种磨难,涅槃重生。绽放文明古国佛教文明的灿烂。

  也许环境的艰险不算什么?君主的迫害亦不算什么,我认为不理解,不相知是最为凄冷的,一路上的旅客,举着小旗,或是花花绿绿的自拍杆,有时候小孩子骑在大人的头上挡住了别人的视线,真是旅游中最烦的事情,走马观花也是中国的旅游常态。

  靠近了,寻找到荒芜沙漠中耀眼的佛教文明,时代更迭,君王替换,也无法改变对信仰的坚守,每幅壁画是古代文明智慧的结晶,经历磨难的莫高窟,经过战乱的洗礼,不但没有在历史上消逝,而愈加强烈,成就佛学的经典佳作。

  靠近莫高窟,我感受了它的美,它神秘的历史,以及靠近信仰收获理解的乐趣。

评语:对莫高窟艺术的描绘主动,具体。融情于景的表达突出。情节与角度的选取很好。若结合自己对于

          莫高窟的理解有现实义的表达更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news/gsnews/2017/0725/7567.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