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思新闻 > 正文
国思新闻

重磅!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你准备好了吗?

时间:2017-08-27 15:17:27来源:国思语文发布:国思访问:

  来自教育部最新要求:今年9月起,中小学将统一换教材!

  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将正式终结。

  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即教育部统一编排的课本。新教材会有40%的全新教学内容,而且要求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兼顾时代性。

  那么,我们关注一下部编版教材有哪些变化?

  \

  一、传统经典篇目的增多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古诗文各124篇,增幅都达到50%以上,古诗文体裁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而且革命传统教育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其实这一切就是对文学素养的重视,国思在过去的教学中一直很看重对孩子文学素养的提高,除了平时的阅读写作之外,还专门开设过古代文学素养班之类的班型,我们现也开设了小学文学素养微信课堂,目的在于让全国小学阶段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文学素养课程,解决孩子古代文学特别是文言文方面的问题,把教和育放在一起,从经典中学会知识,带领孩子联系现实学会思考,然后得出认识,把语文和现实的桥梁架起来,建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二、侧重阅读

  综合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阅读是孩子平时学习语文的瓶颈,很多孩子在面对阅读的时候束手无策,最后都是听天由命。其实,语文这门学科比数理化更具有规律性,只是我们简单的强调需要积累,其实不然。举个例子,在阅读中遇到人物形象分析的时候,孩子只是找一些形容词凭感觉写,要么就是平时积累的那些词语,发现答案总是和自己心里想的接近,而且遗漏很多。那么,我们可以想一想,生活中你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会说勇敢诚实等,那么问自己为什么,你会说他做了什么事情,每个事情有对应的特点,阅读亦是如此。我们会把一系列细节的东西一步步教给孩子,我们让孩子用感性的方式去体会一篇文章,体会里面最细腻的东西,然后在用理性的思维让孩子去思考阅读背后的东西,从而建立阅读体系,从课本到考试再到平时的书籍,一步步成长起来,学会阅读这门学问,也就是在学习做一个爱观察和爱思考的人。

  \

  三、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

  我们先浅谈一下“导读”的概念,和阅读是有本质区别的,导读是对阅读的指导,比如世界名著《绿山墙的安妮》这本趣味性和故事性很强的书,孩子可能都喜欢看,但是看完只记得几个情节,对积累和写作并没有太大提升,而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其次才是情节,全书近百次的环境描写,每次都不会重复而且各具情态。如果老师告诉孩子关注这些,那么阅读的收获会很多。

  当孩子在学习欣赏的时候,其实也就是他主动在学习进步的时候,这就是导读的重要性所在。所以就要求老师像研究课文一样先研读这些书籍,然后把这本书的关注点讲给学生,带着学生去读书才会读出价值,对孩子的阅读习惯以及人格培养有特别大的帮助,考试也不会是孩子们诟病的话题。

  \

  四、写作是永恒的话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次教材的大换血对我们的写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把阅读得来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写作中去。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一个互逆的过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我们把古诗词、文言文和名著阅读都有所落实后,最直观的检验就是写作。国思在平时的教学一直把阅读和写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阅读名家名篇的时候,会让孩子欣赏其写作手法、学习其写作技巧、体会其文章立意,而在孩子写作的时候,由最基础的角度的选择到和文章内容的拓展、充实和细节的描写,还有借鉴范文和名家名篇,特别是文学素养的厚积薄发,再到最后的立意,呈现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
\

  总结

  语文,由文字构成,字里行间在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某种情感或者一些认知。我们需要教孩子去思考文章背后更深的东西,从而培养孩子内心的细腻和对文字的感受,学习中会教孩子一些技巧,通过理性的小技巧的帮助,让的孩子更好的去感受到文章背后的东西,从而使孩子也具备这种思想认知,然后懂得去关照他的世界,欣赏他周围的事物,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面对如此重大的改革,我们应该庆幸,阅读不再是肤浅的,经典不再是口头的,写作不再是无本的,当我们认清这一切的时候,就需要我们一起努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news/gsnews/2017/0827/7569.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