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海淀新闻 > 正文
海淀新闻

评论:“多校划片”对择校热或治标不治本

时间:2016-02-25 15:16:48来源:国思语文发布:国思访问:

  教育部“放大招”!你的学区房可能白买了!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媒体称,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实施多校划片。”

  据笔者的了解,其实,这并不是我国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到实施多校划片——去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就提到,“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总体部署,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目标任务,全面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加快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而2014年1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亦曾明确指出,“对于城市老城区暂时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可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多校划片)。优质初中要纳入多校划片范围。”媒体现在拿“多校划片”说事,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过去两年实行的“多校划片”政策效果并不理想,没有深入人心。

  实事求是地说,“多校划片”政策,对治理择校热,或许仍是治标不治本。虽然媒体警示“你的学区房可能白买了”,但其实,学区房的概念,就是针对多校划片而来的——以前是针对单校划片的学位房。反过来,需要提醒教育部门,实行多校划片入学,可以提高就近入学率(只要在这一学区范围内入学,都算就近入学),但如果在实行多校划片的同时,不缩小学区与学区之间,以及学区内部的学校之间的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差距,家长的择校焦虑会依旧存在,择校会演变为择学区,而学区内的择校暗流也会涌动。

  从表面上看,实行多校划片,会增加入学的不确定性——不能确定进入办学质量最好的学校,由此让学区房炒不起来,但这是把问题简单化了。一方面,如果学区与学区之间的办学质量有很大差异,某一学区的整体水平高于其他学区,家长会不会择学区?另一方面,如果学区内某所学校办学质量很好,而在学区内摇号选择学校时(对于申请入学人数超过学位数的学校,政策规定采取摇号方式),操作并不公开、透明,那有权有势的家长会不会预定到优质学校的学位?对于后一方面,教育部门要求学区内的优质学校,在分配学位时要进行公开的摇号,接受监督,这或可做到公平,但对于前一方面,教育部门还尚难回应。

  义务教育均衡和就近入学的逻辑,应该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引导居民自觉就近入学,现在的治理逻辑是狠抓就近入学(禁止学校跨区域招生和禁止居民跨区域选择公办学校),想以此倒逼义务教育均衡。但如果只治理下游,而不治理上游,最终还是会决堤。而且,多校划片入学,说到底也只是过渡措施,从就近入学看,今后还是要实行单校对口就近入学。为此,在抓就近入学“下游”的同时,必须争分夺秒地疏通上游,即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真正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质量和条件差异。这需要政府教育部门把抓均衡作为发展义务教育的首要责任,改变原有的锦标主义配置教育资源的方式。

  为此,在实行多校划片入学时,要实行学区制治理,具体包括,成立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制订教育拨款预算,监督政府部门拨款,以此改变原有的由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学区内成立学区教育委员会,负责学区重大教育战略决策以及监督学校办学,像学区内学位资源配置,就应该在学区教育委员会主导下进行,而不是由教育部门组织,这是保障学区学位资源透明、公正配置的关键所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news/haidianxinwen/2016/0225/5671.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