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其他学校 > 高中 > 正文
高中

【高一·文化之伤】李璐晨(育新学校)

时间:2015-01-15 15:26:34上传者:国思访问:
作者:李璐晨(育新学校)

  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收视狂潮起,“文化”“传统”也吸足了举国的目光,久失的民族文化之魂寻回一丝幽微的希翼固然可歌,但若沉酣于浅表的欢愉,使人类对文化追溯的欲望止息于以眼代心,便易落入新的烦忧。

  赛中的一笔令人心惊。陆佳蕾辗转取得个人首位,其究极却是凭借猜写的“婉变”二字,一猜一写,手起笔落,分毫间已将文化回潮的大势推至无复之涯,这不禁诱人生疑,一场气势山河的决堤勒马是否沦为徒有其表的空壳?一出众口绝赞的挽世之举又将否濒临浅陋的深渊?数百万赤诚的眼睛所顾盼的,怎能只是无心的猜,空洞的写?其揭示的,又是几家随声附和,瘫软无力的表象声援?文化之伤,绝非感官的单纯刺激可医,也万不可如此以往。

  细读汉字,于有限的方格间纵横一部以千记年的文化史,它是文化之形,是无以述说的民族精神的物象体现,汉人观汉字,赏其张弛有度的格局,恣肆狂放的书写,无论是柔肠千缕或是坚秀挺拔,皆行于纸上,随点墨渲染起时代的雄奇,一个民族的不朽之地,书写汉字,亦是描摹古人的精神脉络,恭谨严明,谦卑有序,坦诚豁达的立身之本;轻蔑权贵,寄情山水,甚乎放浪于形骸之外的壮美人格,无不诉诸徐徐匀长的笔墨章法,字现,魂自现。正是有了古意的怀抱,令人无论何时重书汉字,都能从中汲取安适的归属感,深知根于土壤,不负炎黄之名。

  而今“汉字书写发挥”虽有意拾遗,却易招致流俗的浮浪,重形迹,而忘了内韵的根本。试想若延绵至今的古籍范本,在众生的眼里只抽剥成秀美的骨架,其血肉其精魂却被弃如草芥,这又何异于仰视一颗蛀空的树!纵使枝比云端,也难逃塌陷,零落,终至遗忘的命运。

  古人将宇宙的无尽藏匿于文字,却不是为了让今人徒守一具驱壳,一具妄谈的空架子,眼下的些许的平复,是窗格里流进的熹微晨光,仍期待着一个烈烈朝晖的黎明,为了使这黎明苏醒,绝非简单的表面功夫可达,要用最具锋芒的利刃划破众人心中已积尘垢的麻木,要用最遒劲的缰绳,鞭策起众人的灵魂,与其沉溺于眼前的绮梦不醒,不如跳离床榻,走最实际的道路,将对汉字的单纯指认,转为对古籍史册的深度挖掘,将一个吞合天地的复兴梦迎回现实。

评语:好文章,好思考,好文采!作者以“猜写”为触点切入口,分析只顾“形”,不重“神”的危害,站在
        汉字能承载的“精神脉络”“古意怀抱”的角度予以剖析,并进一步论证“深度挖掘”的必要性,颇有
        见地,论证有力,有文采意蕴,后两段的论证有空泛之嫌,卷面,别字需注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qitaxuexiao/gaozhong/2015/0115/5030.html
更多作品图集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