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其他学校 > 高中 > 正文
高中

【高一·看见】李璐晨(109中学)

时间:2015-05-13 19:09:31上传者:国思访问:

    作者:李璐晨(109中学)

  穹宇之下,雾霾重重,曾主持访谈节目《看见》的媒体人柴静因独立制作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一度成为公众视线的聚焦,在短暂的喧嚣散尽前,针对柴静个人的口诛笔伐一时成为了雄辩滔滔的热点。一场因雾霾而起的众声纷纭,最终沦为信口开河的舌战闹剧,不曾消解的,是那个孑然一身却妄谈妥协的瘦弱背影。她正看见时代的隐喻,在瘴气迷蒙中踽踽独行。

  静品慢度,万般色相皆氤氲成目下两尊背影,柴静的似水眼瞳仍交融着青霾朦胧。和不吝秽言的网民隔遥相对,他们之间,只有一个目光的距离,当心忧中国现状的媒介良知欲以一己之利博弈环境的萎靡颓唐,用几近赤裸的魂灵,向未知众数的焦灼号召,她看见的,是扫荡京城的烟尘滚滚正恣意攫取国民的健康,是举国万里山河萧壮难觅一处吐息畅凉,而当网络讨伐洪波涌起,微博大军声势浩荡群力攻之,他们看到的,却是隐伏在视频背后的私人纠葛,正匍匐于卑微的视角向无止息的欲望乞饶,一处事发,两断目光离开。后者沉湎于无关的表象,前者却深谙比身重任,道远以行,无负根于黄土,列子炎黄。

  国民的狂热本无可厚非,着眼于个人品行的赏鉴也未必不是一番执着的挖掘,但雾霾当前,汲汲于片面的道德判断只能扼杀最根本的公共利益诉求。可境补救措施的亏空无人理会,改革停滞的背后却折射出国人日益沦陷的精神迷障,正如巴赫金所言:“这是一个众生喧哗的时代,形形色色的言论,亦正亦邪的倡导,多元之下,许多人迷失在网络微时代的浮幻泡影里,面对公共事务,他们恪于浅表的娱乐化轻松化解读,却不愿咀嚼现实的挑战,每每眺目张望,只懂得满眼蔓延不经空嘁嘁却不见那真相斑驳宾人记,明鉴的隔浅暗韵看时代的沉沦,一个尽日沉酣优胜逍遥的民族是最彻底的迷者,而一场摒弃思考拒绝深度的盲目行为又怎不可谓是濒临悬崖的疾患,当醉歌狂舞的末世狂欢布满街巷,文明的本源被无节制的享乐剥蚀殆尽,响彻云霄的,也不过是末世之音,哀哀弥留罢了。

  然而在支离荒颓的现实下,少数的实践者却剥去现象的伪装,渴望在浮躁的空气中窥望真理的背影,他们目睹着浮乱的声色犬马,却依然看见光影迷离中问题的内核。这屈指的洞见,便成了时代不曾衰圮的脊梁。

  柴静如此,鲁迅先生亦然,他希翼民族的苏醒重生,便不似同时代人簇拥着“观赏”同胞的处刑,而是深味这浓黑的悲凉审视衰朽的末世染缸,将淤积于民族脾胃数千年之久的病疾剥离,先生的一瞥,是最热诚的悲哀,也是立足于众形之下最深于肺腑的呐喊。

  顾目如今,先生的眼疾心患仍辗转啃噬着中华大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残状任由醉生梦死者当道,真知灼见却鲜有共鸣,当此乱局,一双茶余秋毫的眼睛远胜于雄辩,寥寥星罗,共谱交织始现清明。

评语:好文!文章有境自成变格,作者思考深刻,以《穹宇之下》社会热点做引,解剖任性丑恶,深入谈危
         害,倡导理想,冷静,智慧,明察秋毫的去看见,看待,看清。深沉,有力,富有意蕴。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qitaxuexiao/gaozhong/2015/0513/6305.html
更多作品图集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