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清华附中 > 初中 > 正文
初中

【初二·老地方】姚锦文(清华附中)

时间:2016-07-12 15:30:04上传者:国思访问:

    作者:姚锦文(清华附中)

  拿下书柜上的一本书,我本不觉得这是本如何重要的书,虽然,它是本老书。

  但它突然就脱颖而出。

  它的名字叫《堂吉诃德》。

  我翻开这本书,中英文皆有,而英文部分要厚很多,中文翻译则短小精炼。

  如此老风格,我似曾相识。

  这本书有一个老地方,那就是扉页上的两个字,被圈了又圈,打了好几个星号。

  这两个字,是“杨绛”。

  杨先生代表了中国文人逐渐消亡的老情调。杨先生一生朴实无华,不仅仅体现在她翻译的作品上。即使是生活中,杨先生和她的丈夫钱先生,仍然不多费一分钱。

  我记得那一次我在书上看到的一件事。

  “文革”洗劫了中华大地后,包括钱夫妇在内的诸多文化工作者尚未迎来新一个春天。作者一家穷困潦倒。一日偶然收到二元钱,附上杨先生的手墨。这之后的每一个月都如此,月以继月。作者以为自己家是特殊情况,不料与同事交流,竟发现人人如此。

  这便是杨先生的老品质。

  从杨先生那里看过去,能看见“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纳兰容若,能看见“月有阴晴圆缺”的苏东坡,能看见“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李太白,能看见“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曹孟德,能看见“六十而知天命”的孔仲尼。

  历史的老文化,在似曾相识的老地方,烽火相传。

  如今的烽火,却不知,传向何方。

  把《堂吉诃德》放在桌上,那是我见过的老地方,新的火花已然冉冉升起。

评语:文章的选材与立意很好,结尾有思考与深度的表达,但文章的叙事重点不够生动,由书面引入叙事
          很好,可写一些长在骨子里的信仰与文人将有的情怀,在书中不断看见,书中的老地方。精神世界
          的老地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qinghuafuzhong/chuzhong/2016/0712/8897.html
更多作品图集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