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区县范文 > 高中 > 正文
高中

2010年西城区一模范文:杏花春雨依然在(55分)

时间:2014-07-30 11:41:36上传者:国思访问:

  高三十班 高硕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戴望舒这样记录江南的雨巷。“粘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古人如此记录江南。

  不是每个国人都去过江南,但每个国人都了解江南杏花、春雨背后的厚重文化与情结。

  沈从文说:“遗憾是历史进步背后落寞的影子。”许多人神游哥本哈根,发出江南、春雨将不在的叹息;又有人穿梭于沪杭的“水泥森林”,怅惘着杏花将谢的离愁。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步伐,似乎将“杏花春雨江南”打入人的梦境,然而我以为,那动人的杏花、春雨,依然在。

  杏花、春雨,固然是景,但更是你我心中不灭的文化。

  清明时节,霏霏细雨,点点寒灯。坐上时间的梭,回到唐朝,一个路人,正向你打听着酒家在何处。从此,后人们每逢清明,便吟诵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篇。吟咏间,雨还在那纷纷落下,花还在那芬芳盛开。读着这诗,神游这景,感悟这文化,我说杏花、春雨依然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身在远方的马致远这样说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这样忆江南。“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这样述江南。还有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他那样品江南。无论述、说、忆、品,年代的不同不会让他们见到相同的景,然而他们却饱有相同的情感、相同的文化——一种带着几分闲适,带着几分惆怅,带着几分内敛的,属于江南,也属于中国的文化情怀。

  执起诗书,轻轻拂过书卷,一个个字时而化作音符,细说着吴侬软语,苏州评弹,时而化作图画,渲染出杏花春雨江南。也许再过几日几年,春雨会远去,“水泥森林”会吞噬了杏花,然而杏花、春雨那份文化,不会磨灭。

  杏花、春雨,依然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quxianfanwen/gaozhong/2014/0730/206.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