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学生作品 > 高中 > 正文
高中

【高三·故乡?】孙雪茹(西城外国语)

时间:2015-01-23 19:22:07上传者:国思访问:

    作者:孙雪茹(西城外国语)

  颠沛流离,飘忽不定,我没有故乡。

  我是北京人,但并不是真正的北京人。我的故乡在兰州,我出生的地方。8岁因父亲工作调动举家离开兰州,定居北京。很快我们拥有了房子,车子,户口等一切可以证明我们的北京人的硬件。我以为,我是首都人了。但是我并没有。

  父母操着西北口音行走在北京郊区,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让我无法接触更多的北京人。一个土里土气的外地小女孩盯着太阳奔跑在爸妈单位的院子里,嘴里说着并不地道的北京话,幻想着我就是一个北京人。

  居住着四合院,穿梭在胡同中奔跑的扎着冲天辫的那个整天泥巴缠身的小女孩。可惜那都是假的。当时的我只能客居着他人的房屋,穿梭在外地人聚集的郊区,吃着芝麻味浓到不行的卤煮火烧,想的却是那故乡的一清二白三红的牛肉面,用草木灰和着出来的面团被拉成的细细面条。

  初中之后我脱离了那个怪圈,来到东城,那时我才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北京。我记得初中的晚上还能看见漫天的星星,夏天虽热却无论如何也没有窒息感,冬天虽冷却也都是太阳高照。而那时的兰州却早已乌云密布,汽车阻塞,黄河里飘着更多的垃圾,小时候放风筝的河边早被栏杆阻挠着“禁止入内”的牌子。我离开了兰州,带走了所有的思念与牵挂,唯一可以唤醒我的,也只有那所谓的“故乡美食”。初中的北京才是北京,没有停车场似的二环路,没有可以置人于死地的PM2.5。没有游蹿的外地人,有的只是那同学之间的京腔京韵,字字圆润中带着说不清的亲切地交流似乎就可以融入他们的圈子,但是,我又错了。

  高中之后和大家说起了京味儿十足的普通话,总觉得少了什么。人与人之间是朋友却又是对手。聊天的内容无外乎童年,发小,胡同,四合院……这让真真切切的又孤独起来。没有人脉,想要转到更好的学校。在这个“我有熟人好办事”的地方简直是寸步难行。过年的时候偌大的房子灯火通明,餐桌上的饭菜丰盛的让我无从下口。还有牛肉面。吃了两口后发现已经不是记忆中的味道,一定是太久了,我已忘记故乡的味道。没有亲戚拜年,只有我们一家三口蜷缩在沙发上,大眼瞪小眼地看着春晚。家里明亮得只剩下了灯光的温度。

  “妈妈,我真的有故乡吗?”母亲笑了,但看着我凝重的面容,她又沉默了。是啊,我真的有故乡吗?北京,也许我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当地的生活。兰州?现在回去怕是连家都找不到了吧。迷失在相似的钢筋水泥之中,已经彻底忘记兰州的声音,却也无法融入到首都之中。我始终徘徊在两端。

  飘荡在北京空中却找不到哪里的土壤可以让我扎根,再次发芽。我不属于北京……我也不属于兰州。我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故乡啊……你到底在哪?

评语:文章大有改观,作者通过状写从兰州到北京的生活,从衣食住行,上学,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自然真
        切地写出了在北京找不到归属,又无法再回到兰州故乡的矛盾尴尬处境,读来竟然心生心酸无奈,作者
        将故乡的沦陷写得立体细腻,生出无限慨叹感伤,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xueshengzuopin/gaozhong/2015/0123/5462.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