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学生作品 > 高中 > 正文
高中

【高一·天空与湖面的距离】马崟淞(人大附中)

时间:2015-07-03 11:56:58上传者:国思访问:

  作者:马崟淞(人大附中)

  命运好比是个丁字路口,一边向着现实,一边向着理想,一面是拥向平静安宁的湖水,一面是插上梦的翅膀冲上云霄。路口前,内心的斗争,命运的抉择,踌躇的这一步,仿佛人生的一切都押在了其上。

  面对命运的丁字路口,刘丁宁曾说:“只为梦想。”而顾少强又云:“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很多人嘲笑她们,认为与其飞得更高,摔得更惨,还不如来一个湖水般的软着陆,然而现实真的如此残酷么?难道在现实面前,理想只能屈从的低头么?难道在当今社会中,理想真的难以寻觅到一片可以自由自在生长的净土了么?

  人们常常会讥笑那些将自己放在世界对立面的人们,说他们是不自量力的疯子,或许他们并不具有足够的能力,或许他们往往落以悲情的结局,或许我并不苟同他们的做法,然而却无比欣赏他们的勇气与魄力。刘丁宁她们或许正是如此,他们拒绝那循规蹈矩的人生,面对这种现实,这种命运,与其去屈从,不如去挑战。哥白尼出于对坚守真理的理想,不惜以生命为赌注与整个世界为敌,即便自此之后,他的人生再无片刻安宁,但我坚信他从未后悔,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勇于挑战世界或许是最幸福的了,而当伽利略在一片讥笑声中登上比萨斜塔,又在一片惊叹声中扬长而去,或许那众人之上的满足感是最大的褒奖了,而这正是源自于那单纯的,只为梦想的勇气与担当。

  《华严经》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或许此初心用理想来描述再合适不过了,只有直面最本质的内心,遵循最纯粹的本心,坚持最真实的理想,才能善始善终,成就伟业。佛陀释迦牟尼本该为一国之君,然而厌倦浮华生活的他选择去遵循本心,追逐最初的理想,他放弃了一切荣华与富贵,只换作那菩提树下的一席之地,却至今为人所传颂。如今有太多人在现实的道路上随着世俗的风流摇摆不定,风雨漂泊,而面对那“只为梦想”的宣言,我们不禁发问,难道世上还有比这更纯粹的理由么?

  然而不可否认,梦想需要去被承载,梦想并不能凌驾于现实之上。人生若无梦想便会平淡无味,而梦想若无溶剂的支持便只得破灭。然而并不能仅仅因此,就否定梦想的意义,范仲淹若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便不会至今依旧为人所称道;周恩来若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便不会有如今这蓬勃发展的新中国;乔布斯若无改变世界的理想,便不会有现在这蓬勃发展的新中国;乔布斯若无改变世界的理想,便不会有这先进发达的信息时代。

  或许理想就是那变幻莫测的天空,现实便是那波澜不惊的湖面。为了理想的人们早已冲上青天,而现实的人们只得徒劳的仰望天空;为了理想的人们努力在天空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而现实的人们却只懂得欣赏那映在湖面上的华丽星孤;为了理想的人们在翱翔的路上艰苦奋斗,而现实的人们只会自我满足似的忘却那天空与湖面的距离。插上梦的翅膀,冲上云霄,断臂又如何,折翼又如何,重重跌落又如何,为了理想,不需要什么理由!刘丁宁她们放弃了鸟语花香的阳关大道,而踏上了荆棘密布的山间小径,为的只是那当初“一览众山小”的初衷。那是一种敢于直面内心的气魄,一种忠于本心的坚守,一种勇于挑战现实的担当,而那或许更代表着那天空与湖面的距离。

  当大地披上了夜幕的薄纱,湖面在星空的点缀映衬下显得格外绚烂,然而,那只是虚幻的美好,因为只有天空在独自守护着美好,创造着绚丽。

评语:文章是一篇洋洋洒洒的议论性散文。作者热情讴歌颂赞理想,同时指出理想不应凌驾于现实之上。
         行文运用喻证法、树靶子、例证法,说理方面侧重谈理想的意义价值。文章中心明确,内容丰富,
         文辞优美,论证有力度,写出了真情实感。同时,语言表达的凝练不够,倒数第三段中材料没有
         突出“结合现实”,文章收放自如方面不足,倒数第二段有点飘。整体很好,作为高一学子,能写
         出这样好的议论文已属难能可贵。加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xueshengzuopin/gaozhong/2015/0703/7009.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