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学生作品 > 高中 > 正文
高中

【高二·挣脱极限的枷锁 】刘欣同(京源学校)

时间:2017-06-19 09:30:06上传者:国思访问:
  作者:刘欣同(京源学校)
  课堂实验中,既然能有愈加细小的东西被装进瓶子,为何所有学生都在一开始说“瓶子满了”呢?
  其实,学生所指的“满”是一个相对概念。当老师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瓶子时,学生就会本能地将瓶子的用途默认为装石块,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瓶子已经满了。而当沙子和水被放进去时,最开始的前提条件被打破了,也就不好对“瓶子是否装满”进行判断了。因此,人们评价一个事物是否满了的标准,一定是建立在一个预设前提之上的。
  进一步说,这个预设前提是人的主观意见而非客观描述。在上下班高峰的公交车站,明明车上已经挤“满”了人,但却是车外的人削尖脑袋拼命向上挤,车里的人怨声载道却不知挪一挪身子让车外的人上来。难道挤车的人不知道车上已经很满了吗?他们只是不想再等下一趟车。难道车里的人未曾体会过挤车的艰辛?他们只是想让自己周围的环境舒适些。可见,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而对于“满与不满”的评判标准则来源于人们对于自身立场与利益的维护。
  既然“满与不满”没有既定的标准,掌握两者间的平衡就尤为重要了。同样是饮料,可乐装在圆易拉罐里,牛奶却装在方盒子里。难道人们不明白在运输与存放时圆罐更易达到“满”的状态,而方盒子更省空间吗?这是由于牛奶的运输成本及储藏条件较高,人们通常又不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而放可乐的货架价格低廉,圆罐又方便人们直接拿着喝的缘故。评价其“满与不满”,就是要使其发挥最大功能,同时尽可能满足多方利益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是时候让“满”挣脱“极限”带给它的枷锁了,只有这样,“满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自在遨游。
评语:(43分)文章的论述很有层次性,但论据材料稍欠充实。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xueshengzuopin/gaozhong/2017/0619/9923.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